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笆奈濉笔逼谖夜胄路⒄菇锥?,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迫切要求我们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水是自然界最基础也是最活跃的要素。水系统作为重要的纽带,把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南水北调建设成为“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这是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定位。南水北调工程兼顾人民属性、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而经济属性是南水北调的基础属性。由于水资源配置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鲜明的正相关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根源之一即水资源配置格局的不均衡不协调,南水北调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并为根本性解决这一矛盾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局的关键一着。全面通水以来,东中线一期工程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循环。这其中至少有三点启示。一是要发挥好政策杠杆作用。推进南北经济社会发展齐驱并进,政策是保障,关键在政策作用的发挥。通过找准政策支点,制定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对口协作方案、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绿色、融合发展的强大磁场。二是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资源是发展的源泉。南水北调以水源区的优质“水流”,吸引来自受水区的“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在受水区以水资源的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在水源区以资金人才管理的增量撬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活力。三是要建立对口协作机制。对口协作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在党中央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下,通过对口协作,京津两市与鄂豫陕三省聚焦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资源要素流动进程,初步形成了南北共建、互惠双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
作为推进南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南水北调工程雄辩地证明了其战略性、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在“稳流”的基础上推进“增流”。稳定北调之水的总量和质量,确保总量符合预期,质量稳中有升,同时加快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力度,为扩大向北输水打下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持续优化调整提供坚实保障。
在“流动”的基础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流动性”,更在于“流动性的整合”。推进南北经济循环,不仅要关注南北的单向流动,更要关注双向的互动和互动基础上的有机融合。在依托南水北调所开展的一系列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等工作中,要更加突出互动性、系统性、集成性。
在“输血”的基础上推进“造血”。对口协作工作的力度只能加强,不可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在发展的层次上、结构上,提供更科学的理念、更优质的资源、更高效的管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奋力建设“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的进程中,南水北调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闭庖荒勘曜鞒鲂碌母蠊毕?。